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
园林景观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如何在园林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体现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关爱,尽可能满足他们生活的基本要求,是当前十分紧迫的研究课题。园林设计中的人文标准来自老年人、残疾人的心理和生活的需要,应视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对象给予合理的照顾。建科园林景观设计有多年景观设计经验,下面谈谈怎么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进行园林景观的空间设计。
1、无障碍性
是指园林环境中应无障碍物和危险物,老年人、残疾人由于生理、心理条件的变化,自身的需求与现实的环境时常产生距离,他们的行为与环境的联系就随之发生了困难。也就是说,正常人可以正常使用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却成为一种障碍。因此,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者必须设身处地地为老弱病残者着想。
2、易到达性
是指在园林游赏过程中的便捷性和舒适性,老年人、残疾人行动不便,有重返社会和渴望享受绿色园林环境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就要求园林场所及其设施具有可接近性。为此景观设计者要积极提供参加各处活动的可能性,从规划上确保他们自入口到各园林空间之间至少有一条方便、舒适的无障碍通道,并配备必要设施,且保证他们有通过付出生理上的努力而使行为得以实施的心理满足感。
3、可交往性
是指园林环境中应重视交往空间的营造及配套设施的设置,老年人、残疾人愿意接近园林自然环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这里可以消除一些孤独感和抑郁感,宣泄心中的失落、急躁和烦闷。所以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上,应多创造些便于交往的围合空间、作息空间等,以便老年人和残疾人相聚、聊天和健身等活动,尽可能满足他们对空间环境的特殊要求和偏好。
4、易识别性
指园林环境的标识和提示设置,老年人、残疾人易遭危险,这是因为他们身心机能不健全或衰退,致使感知危险的能力衰竭。因此,空间标识的缺乏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方位判别、预感危险上的困难,随之带来行为上的障碍和不安全。为此,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手段,给予对方以重复的提示和告知。并通过空间层次和个性的创造,以合理的空间序列、形象特征塑造鲜明的标识以及悦耳的音响提示等,提高园林空间的导向性和识别性。
总之,只要我们在园林规划设计初期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应该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和财力,就能够消除游赏过程中给老年人和残疾人带来的不便,让老年人、残疾人在视觉、触觉、嗅觉及生理上都充分感受到园林植物景观的千姿百态和丰富的生态景象与季节相变化,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