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融合
经济性公共空间以及生产性景观作为乡镇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同时也是乡镇村民收入的重要的经济来源与场所,例如贸易市场、农家乐、商店等公共空间,农田、养殖池塘等生产性景观。重塑以产业特色为中心的公共空间与景观,改变传统农田单一产业、荒芜、季节性等现状,努力发展乡村现代化农业,有机、高效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建立生产、加工、售卖、展示多环节的产业链。依托村落自然环境资源、物质文化资源,发展以经济资源为主的民宿、美食、农产品、产品工艺、休闲娱乐活动等多功能业态的特色产业,以及集公共空间与景观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特色产业文化小镇等集旅游、贸易、品牌文化展示多元化的产业。另外,充分利用网络虚拟平台,借助网络技术对村落特色产业、文化等资源进行宣传,扩大产业覆盖范围,联合平台相关产业链,发展网络信息化村落特色旅游产业集群,营建乡镇线上线下产业平台。实现村落产业的融合,构建整体有机的现代化产业结构体系,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目标。
2、文化修补
重塑乡村历史文化空间与人文景观,整合、精炼村落内生的物质资源以及非物质资源,灵活地运用到村落的各个场所。保留村落历史文化的传承记忆的线索,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积极组织乡土民俗活动。合理利用和保护村落原有的寺庙、学校、书院等人文要素,营建村落文化中心、村史馆、文化广场等活动场地。继承和发展村落戏曲、庙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村落生活、生产气息的乡土景观要素,例如古树、石材、农耕用具、水井、磨盘等。维护村落原有的乡土景观风貌,激发村民对村落乡土的集体记忆、公共意识以及民俗文化的精神信仰,使村民得到归属感与认同感,振兴朴实无华的乡土文化。
3、和谐共生
为解决乡镇生态质量环境等棘手问题,改善村民生活质量,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和谐共生是村落发展与自然寻找平衡点的过程,在重塑乡镇公共空间与景观的过程中,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为第一要务,维持自然山水的格局,修复村落水质、土地等环境污染问题,保护耕地。加快绿地修复,选择具有乡野气息的粗放型乡土树种,本地的花草品种,营造生态和谐、优美的村落环境,小桥流水人家的村落意象。另外,为提高村民的生产生活的质量,利用村落的传统材料与工艺新建并包装村落公共服务设施,例如垃圾桶、健身器材、基站、路灯、快递驿站、景观亭等家具小品。修建河边亲水平台、水渠、公共卫生间等生活生产服务配套。根据村落肌理布置村落的管网,合理组织雨水、污水排放、收集、处理。有效结合村落界面的特征修复村落交通体系,梳理交通流线,划分道路等级。打造绿色生态、和谐共生、生活便利、宜居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