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科园林景观设计

消费社会以及对当代景观的影响和后工业景观的兴起

返回列表 发布时间:2023-11-3 9:56:57 来源: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1、消费社会和文化消费
       现代社会是建立在“当代社会是消费社会”这一基础判定之上。“整个社会从匮乏的生产社会向丰盛的消费社会转变”,从原来的消费从属于生产,到如今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从“符号”是消费社会的基本特征来看,消费社会产生出来的不仅是“物”,更多的是被赋予在物上的“意义”。英国学者西莉亚·卢瑞在《消费文化》一书中分析了日益风格化的现象,在当下来看,许多“网红打卡点”无一不呈现出风格化的现象,如北欧风、地中海风、loft风等等都是近几年的流行风格,特别是在信息催化剂作用下的互联网时代,这些流行符号传播得更迅速广泛!尽管对于流行风格模仿呈现出的效果参差不齐,得到的反馈褒贬不一,但作为消费社会的“产物”,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鲍德里亚指出当今社会“消费”不是一种附属于生产的消极行为,而是成为“生产力的一种有组织的延伸”。这种延伸使人们消费范畴越来越广,空间也逐渐成为消费商品。

后工业景观

       2、消费社会对当代景观设计产生的影响
       消费社会下产生的“商品”是被符号化的,人为参与设计的景观在当今社会也是作为一种被符号化的“商品”出现的,这是一种空间“商品”。比如人们喜欢在环境优美有特色的地方驻足,人流量由此增加,人流量的增加为这个空间增加经济效益,从而带动周边的各个产业,引发“触媒”效应,此时它就具备了“符号价值”,新符号由此诞生,更多的开发商、设计师来效仿它,市面上就会出现很多大同小异的景观设计,这就是消费社会对景观设计的影响之一!而被商品化的任何物和非物都有两面性,好的一面是对社会发展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比如近年来人们对文化、生态的保护意识和审美提高后,影响到景观设计,出现了大量优秀景观案例,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坏的一面是消费主义的景观盛行,大量耗费社会资源的同时,并没有让环境得到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3、消费社会下后工业景观研究的必要性
       后工业景观的定义是:“用景观设计的方式来进行工业废弃地的改造,在秉承工业景观的基础上,将衰败的工业废弃场地改造为具有多重含义的景观。”其出现的经济背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后工业时代,当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一二产业时,就可以认为进入了后工业社会!从时间来看,后工业社会和消费社会的出现差不多是同一时期,工业景观的发展会受到消费社会中一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到21世纪我国也形成了一股废弃工业区改造浪潮,消费社会下文化消费作为一种催化剂,工业遗产的价值也愈加明显,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历史文化价值
       工业文明是后工业文明的前身,作为人类历史进程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工业遗产在赋予场所历史的同时就赋予了场地文脉。从场地的建构筑物、标语口号、空间规划等都可以体现当时独特的精神文化。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通过的《21世纪议程》首次提出了“文化多样性”的概念!近几年,我国也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后工业景观设计包含了对工业遗址的再设计,其出发点是社会发展需求,落脚点是历史人文情怀,同样具有“文化生态”的内涵。
       2)经济价值
       首先,工业废弃地可以带来商业价值,当年“SOHO”显现的发展顺序——艺术家到画廊再到商家就可以看出,在消费社会下废弃工业地的经济价值。其次,工业建筑物本身的合理改造利用就会创造价值,充分利用,省去拆建的投资,从生态经济的角度来看,就是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转变,有低耗能的特点。
       3)美学价值
       首先,“大地艺术家”对工业废弃地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对现代风景园林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许多城市的工业景观改造成功,一度成为大众视野的“网红”,给景观设计师和学者们带来了城市更新的新思路,荒废的工业景观也可以塑造出独特的城市意象,成为城市的标志物!其次工业建筑作为后工业景观中重要组成部分,其外观所体现的“机械美”一直在美学界备受争议。20世纪末,建筑师们有意把建筑结构暴露在外,强调科技美感。直到现在,在我国乃至世界,工业风依旧是前卫的风格之一,这两点都使得后工业景观具有深厚的美学价值。

查看详情 + 上一条 古村改造要注意的几点
查看详情 + 下一条 在工业景观建设中运用低碳理念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