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科园林景观设计

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讨

返回列表 发布时间:2022-12-24 10:45:17 来源: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过:“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文化。”千百年来,中国文明的萌发、生长都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农村。农村是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丰富资源。因此乡村振兴必须聚焦文化振兴,要不断提升文化的软实力。

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讨

       1、注重原生态系统保护。
       古村落蕴含独特的自然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被称为“活着的文物、有生命的历史”。据统计,目前我国有7000个古旧村落被列入传统村落名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古旧村落蕴含的独特价值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古旧村落保护还存在着不足。如一些地方忽视古村落的原生态系统保护,热衷于在原址上“拆旧建新”“弃旧建新”;一些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民俗文化面临改变或消失的危险。在部分已经开发的古旧村落中,也存在品牌意识缺乏、业态单一、“千村一面”等现象。更好激活古村落的内在价值,需要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统筹好保护、利用和传承的关系,构建美丽和谐的古旧村落生态系统。
       2、要有可持续发展思维。
       盘活古旧村落,需要依据不同地区古旧村落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灵活确定发展思路。根据所在地域,我国古村落可分为江南水乡古村落、北方古村落、西南古村落和皖南古村落等。不同地域的实践表明,针对“空心化”较为突出的古旧村落,可由政府主导开发或合理引入社会资本;针对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常住人口较多的村落,可根据情况采取农民、社区或企业开发的模式等。总之,在这一过程中,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必须建立在统一规划和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实现古旧村落长期可持续发展。每个古旧村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盘活古旧村落的过程中,应努力找到每个村落的独特定位。要为每个村庄找到差异化发展的路径,让历史文化在保护中更好传承,真正让乡村景色更美丽、文化更兴盛。
       3、在民俗文化上做足文章。
       中国文化似江河,昼夜奔腾,源远流长。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民俗文化,要结合乡村民风民情进一步挖掘。习俗因传承而深入人心。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就是如此。在陕西安康,端午节有龙舟竞渡,其中捉鸭子摸鲤鱼在全国独树一帜;在陕西白水县,端午节前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手工香囊;在湖南益阳市,小朋友们全身心投入五彩绳的编织中……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端午的节日内涵,也表达了人们寄情言志、团圆孝亲、强身健体的良好祝愿。要充分发挥优秀民俗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一些村镇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在传统节日里举办一些吸引眼球的文化活动,如清明节踏青活动、重阳节敬老登高活动等,这些活动一要有仪式感,二要讲好传统节日故事,三要有广泛的参与性。人们对传统节日民俗的青睐,正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4、要在文化挖掘上下功夫。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即人化,人的差异性造就了乡村文化的丰富多彩。要把地域文化特色凸显出来,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尤其要把中国农业文明自成一体、不断发展的创新精神元素挖掘出来,增强文旅产业文化底蕴,打造乡村旅游优势产品。如多彩的非遗技艺、古朴的古村古镇、独特的民族风情、优美的自然景观等,都是文化产业的要素,经过产业化开发就可以成为致富之源。
       5、深挖乡村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
       要充分彰显乡村多元文化特色和创新价值,为乡村旅游业注入源源不断发展的动能。更好地激活古村落的内在价值,统筹好保护、利用和传承的关系,构建美丽和谐古村落生态系统。为村落和自然环境注入民风民俗、传统手工技艺等文化内涵,为每个村庄找到差异化发展路径,才能使古旧村落“活”起来、“美”起来,让历史文化在保护中更好地传承,让乡村景色更美丽,文化更兴盛。推动古旧村落“活”起来,需要协调好古旧村落周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关系,确保在承受能力范围内合理利用。在修缮和维护好生态原貌的基础上,依托古旧村落自身的地域文化、传统技艺、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适度开发文创、旅游等,能够确保古旧村落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文化价值共同实现。

查看详情 + 上一条 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几点策略
查看详情 + 下一条 原生态环境景观设计在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园中的应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