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不断跟进的过程,需要长期监测,必要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或纠正措施;建立对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旅游等事务的综合监测、评价、预警和调控体系;定期监测对旅游经济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向公众披露不涉及商业秘密的内容;定期进行利益相关者访谈或问卷调查,当地社区和居民对景区管理和运营的期望、关注度和满意度,景区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及其意见和建议,游客的满意度及其意见和建议,政府主管部门的评价;根据不同持份者的满意调查结果,继续采取适当的改善措施。
1、可持续发展战略
制定与自身规模相适应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该战略是在当地社区机构、居民和其他社区组织的深入参与下制定的。
2、管理运营组织
建立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职能部门或工作组(或工作委员会),通过有效的组织体系和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方式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组织体系要与景区规模相适应。该体系从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明确了组织团队成员的管理职责、监督职责和执行能力;广泛动员利益相关者参与各种可持续发展行动,就共同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更多共识;倡导当地社区和景区共同组建志愿者组织、吸引公众和游客参与公益服务;支持建立当地社区利益社区。
3、规划建设控制
编制景区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坚持各要素统筹部署;各项规划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景区开发与社区利益、旅游体验与公众教育相协调,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利用对景观资源的负面影响,尊重和支持地方文化价值,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区域协同,规划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开展多方案比较,广泛开展利益相关者和公众参与;旅游发展规划是以保护区、遗产地的土地、空间规划和相关规定为基础,与各类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利用规划有机地联系起来的。
4、建设项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建设项目的开发类型、规模和选址应当符合总体规划;将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包括优先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历史风貌和区域环境;建设项目应当避开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敏感、景观价值高的区域和文物保护范围;积极应用先进科技成果,推广绿色建筑标准和智能化管理;通过项目优化,使用当地材料或来自可持续生态系统的材料进行生态和景观恢复;将当地社区和经济效益最大化,考虑项目运营后经济活动给当地社区带来的长期福利(包括就业、收入、教育等),积极支持当地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5、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建立应对安全健康危害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安全保证体系包括监测、预防、处置和公开报告的规定和程序;安全管理包括旅游安全、交通安全、公安安全、文物安全、消防安全、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预防、卫生防疫等,一切经营活动都以安全生产为基础;健康管理包括公共卫生、社区卫生、食品安全、员工健康等;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控体系。
6、危机预防和紧急情况管理
制定和实施适合自身危机预防和应急预案,包括突发灾害、疫情、暴力恐怖、食物中毒等危机应急预案,并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预防应急预案有明确的工作流程、实施步骤,对景区员工、游客和当地社区居民进行教育培训计划,并有相应的资源保障;预防和应急预案的重要内容应与当地社区居民、游客及相关单位进行有效沟通;流行病和国际传染病治疗应急计划应充分考虑对旅游业的影响;建立安全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
7、宣传、教育和培训
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社会、环境、文化、经济、安全、质量、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引导员工了解自己的经营管理角色和任务;建立相应机制,促进区域内各单位(或部门)提高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水平,鼓励其实施可持续发展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关注景区的可持续旅游价值和景区的形象宣传,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公众知道景区获得了可持续发展认证的单位名单;坚持诚信原则与利益相关者沟通,准确表达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产品服务的营销推广;制定和实施适合当地社区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计划,培养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了解景区的意义和资源的重要价值,增强他们对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